美文赏析 | 冯杰:皖南访茶记

来源:     作者:冯杰     人气: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2-09-20    

103c8e8a2e4dcd42675507ddc20c875.jpg

1

青年时曾在江南局部闲逛过,知道皖南多佳茗。我不懂茶,便也跟着入乡随俗,胡乱吃茶。记得喝过黄山毛峰、太平猴魁、六安瓜片、祁门红茶。多年之后的今日,在皖西南,又遇“岳西翠兰”。感觉有点像在山水拐弯处,喘息之间,逢到一位谈得来的旅友。

我读过茶诗,给茶店抄过茶诗 ,抄油腻的一句就是“禅茶一味”,不得禅意,哪怕下面摆张麻将桌。我觉得中国写茶诗最好的是卢仝。陆羽是茶圣,卢仝是茶仙。一圣一仙,茶仙更飘逸。

卢诗人让茶生双翼,化为绿云。他的《七碗茶》简直把茶吹到云朵上了,诗人在人间,诗句子就照天上来写。尤其其中那一段,“一碗喉吻润, 二碗破孤闷。三碗搜枯肠, 惟有文字五千卷。四碗发轻汗, 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。五碗肌骨清, 六碗通仙灵。”喝到七碗停停不能再喝了,若再不罢碗,恐怕要接近仙境。“七碗喝不得也,两腋习习清风生”。难怪唐人曾把茶的别称,誉为“云华”。

卢仝这首茶诗,让后来我等写茶的俗手诗人望天生津,只剩下咽唾沫的份了。我惊奇的是卢仝竟是河南济源人,济源并不盛产绿茶,只产寓言和成语。我来自“非茶乡”,和卢仝算是广义上的乡党。河南人论茶品水习惯远远不如江南,河南只有信阳产毛尖茶。小时候豫北村里家家都无喝茶习惯,日常里所谓“到家喝茶”之说,多是指喝白开水。

2

名山出佳茗。岳西是茶乡,自然出好茶。岳西建县晚,1936年才设县,历史上辖区曾归潜山、太湖、舒城、霍山其它四县,故陆羽《茶经》将岳西茶列为寿州和舒州茶区。作为宋十三山场之一的罗源场就在当今的岳西,可以说岳西一千年前就是官茶采收与交易中心,宋代以后,本区为大别山御用贡茶核心产地。

来岳西前,其实我和岳西茶也算有纸上联系。几年前,来自岳西的作家胡竹峰专门写过一本《闲饮茶》散文集,为茶事张扬立专,让不懂茶的我来为之插图,我兼染一手绿意,也算沾了茶光。

3

在岳西这段日子里,来来往往喝的全是“岳西翠兰”,登茶山,访茶园,拜茶神,谒古树,身心让岳西茶山绿色洗涤一番,便洗透肺腑和感觉了。

同道里有内外两类懂茶的本土行家,听他们不断灌输岳西茶的绿意,来自苏州的荆歌懂茶,把岳西翠兰渲染得像一个茶段子,采风途中他说抵挡不了车窗外一路绿海,晕车了,但喝下一杯岳西翠兰,马上不再晕车,人也焕然一新。

在姚河乡竹山古茶园,见到手工茶艺非遗传人刘会根先生,他是茶专家,和刘大师交谈,知道他比我大三岁,属牛,一直在打造叫“慧根”的岳西翠兰绿茶,取自己名字的谐音,他说,自己炒的茶曾被当年作国礼送给多国外国元首。他还是岳西国宾礼茶的唯一制作人。

十多年前,他和村里几位茶人跑遍竹山方圆数公里的每一片茶园,细心勘察,不漏掉一棵茶树,亲手刨开出千株茶树根的泥土,几年里,在岳西境内,他们累计发现一百多棵古茶树,后经合肥来的茶专家鉴定,竹山的古茶树每一棵树龄都在三百到五百年之间。

他特意领我们看了一棵茶龄在五百年的古茶树。古茶树上面挂满红丝带,像一位学子高中状元一般。我问这棵古茶树一年能产几斤,他说一斤都不到。

比起我看过的那些古柏,这些古茶树看起来很平常。如果岳西这些古茶树当年像这里游子一样出走,也许是另一番世界,这些情系乡愁的古茶树独守岳西茶山,过的是另一番草木人生,它们见证着故土风雨。

与那些名声显赫的茶相比,岳西茶显得一直低调,不管山外如何折腾,它在大别山深处显得静稳,岳西绿茶像一位淳朴山女,不热闹却有自己的妙。它通体碧绿鲜活,包含山水元气,香气清鲜通透,醇意回味持久。若不是山神钟情,也是大别山天赐的嘉草。

在古茶园茶话会上,刘大师说到岳西翠兰茶的妙处,“其外形一芽两叶,自然舒展,色泽翠绿,形似兰花,故命名为翠兰。经开水冲泡后,舒展匀整,清香持久,鲜醇爽口,叶底嫩匀成朵,汤色浅绿明亮,乃茶中之上品。”果然,我看每人桌前都放一透明玻璃茶杯,里面碧绿沉浮,它们正在对刘大师作以见证。我端起来,享受到了他说的那种茶境了。

茶话会结束,临走,我问这茶杯可以带走吗?

他说,就是给你们专门留的,让带走的。

4

壬寅盛夏,我算是在岳西山水间作了一次“汤水之旅”,都和“知味”有关。在岳西,我吃过了地道的杀猪菜、黄荆叶做的绿豆腐,鼠曲草做的绿丸子,新鲜可口的茭白,觉得印象最深回味最醇的还是岳西绿茶。

到“罗源场”茶园,知道岳西翠兰并不是单一符号,岳西翠兰是“茶的集团军”,是“茶的组诗”,岳西翠兰还有“翡冷翠”、“高山奉”、“宋山场”、“野雾山”等佳茗,它们都属于岳西翠兰系列,都归岳西的山水清音指挥。

人生不如一羽嘉木,不知岳西山壁上附倚的“茶神”,在大别山听风听雨何等感悟。正是岳西有佳茗,缕缕情丝把这块碧绿和外面世界连在一起,岳西的绿意才缠绵不绝。

返回中原途中,古茶园赠送的那个玻璃茶杯我一直随身携带着,里面装着现代化的速度,里面装着大别山的山水,就是一路带着岳西的绿意茶韵。

作者简介

冯杰,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、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、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。先后出版散文集《丈量黑夜的方式》《泥花散帖》《捻字为香》《独味志》《田园书》《猪身上的一条公路》《马厩的午夜》《说食画》《九片之瓦》《独味志》《水墨菜单》《午夜异语》《北中原》《非尔雅》《唐轮台》、书画集《野狐禅》《画句子》等以及其它的诗集多种。曾先后获过台湾《联合报》文学奖、《中国时报》文学奖、梁实秋文学奖、台北文学奖、屈原诗奖、林语堂文学奖、现代儿童文学奖等。文坛称其为“在台湾出版最多散文集的大陆作家”“获得台湾文学奖最多的大陆作家”。 


责任编辑:百灵环保网